“爵之以子……鱼盐铜铁、丹漆茶蜜……皆纳贡之。其果实之珍者,树有荔枝,蔓有辛蒋,园有芳弱香敬,给客橙葵。”

在此句话中,“芳弱、香茗”就是最早的人们用以饮用的茶叶。这无疑证明了在公元前1000年时,就有先人在尝试驯服野生茶树。中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早进行茶树栽培的国家,但是茶叶真正成为国民日常消费品的时间却是在唐朝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唐朝时,中国的国力几乎达到了历代最强。强大的国力带来的就是多方的交流,在这个时候,中央发现了茶叶颇受外国商人的喜爱,南方郡县的茶商靠此谋取暴利。中央很快就制定了新的政策“茶市”,划出新的集市,这个时候的茶叶是由中央掌管的生意。

宋代订下“茶马互市”的名头用以缓解宋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,通过茶叶的贸易获取更大的利益价值。在这个时期,茶叶贸易里就有了私货商人的身影,而这种私人的民间贸易最鼎盛的时期,则是出现在明朝。

明朝前期,中央政府依照前朝的经验,加强了“茶法”和“马政”。此时的“茶马互市”的意味已经有些不一样,它成为一个专门针对西北方游牧民族的政策,加上明朝前期极为霸道的中央集权政治,茶叶被完完全全地掌控在明朝中央手中。

这种模式一直维持到明中期,而到了正统年间,蒙古势力突然崛起,北方压力增大,“茶马互市”政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失去了作用。于是在中央已经放弃官营政策时,大量的民间商人截断了南方的茶路,民间贸易兴起,茶业彻底成为了民营的行业,而导致这一切发生的,正是明朝自己。

1.明政府“贱马贵茶”政策对西番民族的利益影响

贸易看中的就是贸易的平等性,只有体现出该次贸易的平等性,该贸易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商品交易,但是“茶马交易”是具有一定的政治性色彩在里面的,在政府的把控下,贸易的等价和原价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

明朝初期制定的“以茶御番”中就明确提出“盖御蛮夷,当贱其所有贵其所无”的政策方向。当时的政府错误地认为只要保证“贱马贵茶”政策的不断实施,就可以把控住蛮夷部落,如果没有坚持,就会使蛮夷部落造反。

这个错误的政策可以很明显地从他们制定的交易政策中看出。永乐初,“上怀柔远夷,递增其数。”这时的茶马比还算公道,但是永乐八年的时候,政策有改变了。河州卫易马中“上马六十匹,中马四十匹、下马依次递减之。”这种在茶马交易中无故降低价格的事情并不是什么奇事,这种降低价格的行为贯穿半个明朝。

明朝政府在茶马交易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,政府垄断茶马交易,以期望可以得到“番人收治,而良马有不可胜用者矣”的利益、政治以及社会效益。这个政策并不是不可行,但是这个政策的基础是建立在明朝国力强大的基础上的。

此外,在实际情况上,“贱马贵茶”政策也并没有给明朝政府带来太多的利益,反而严重刺激到西番民族的利益。毕竟一直以来都是明朝占据主导地位,起到十分严重的垄断效应,这对西番民族本身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压力。

面对这种压力,西番民族大多都是采用武装骚扰,寄希望于此能否给明朝政府一点点压力。除了明面上给予明朝的压力以外,西番民族还在私下寻找可以进行走私的茶叶商人,有需求就会有供应,重赏之下必有勇夫。

很快,在茶叶交易的市场里,私商和商帮就开始活跃起来了,这种活跃对明朝的官方收入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失。虽然在明朝前期的强大实力的镇压下,私商不敢太过于活跃,但也为后来的民间茶马交易定下了基础和根苗。

2.明朝政府对于茶园经营不善的结果

明朝时期,四川和陕西一带是当时主要的产茶地。产自川陕一带的茶叶也很受西番民族的欢迎,当然,造成川陕一带的茶叶受西番民族欢迎的原因,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川陕地区离西番民族所在地距离较近。

西番民族的商人也很少会深入国家腹地去收购茶叶,所以明朝政府在川陕一带的茶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,川陕茶园在很短的时间内扩充到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地步,但是,在当时的制度影响下,明朝政府对川陕一带的茶叶有着无上限的收购数量。

这种大批量的收购,直接导致大量的茶树死亡,茶民大多数四散逃命去了。这种垄断的政策,导致了茶叶生产出现了巨大的问题,进一步加速了民间的茶马交易。在此之后,明朝政府采取的又一措施再次加深了民间化贸易。

明朝政府低价采购茶叶,用更低的价格去进行茶马交易。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川陕一带的茶民的大规模逃离,从这个时候开始,茶叶的官方贸易就开始走下坡路了。在政府的镇压下,又增添了一部分的茶民,可是低价采购茶叶的行为,让茶民开始用劣茶和粗茶上交,好茶留着自己私下交易。

大量的粗茶和劣茶难以进行交易,大多囤积在当地的茶马司里面。光西宁、河州一带的茶马司就出现“积茶至二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五篦,散块私茶亦十余万斤。”而茶马司的官员也并没有很认真地去审核这些茶叶的质量,茶叶收入库内的保存和调支工作也极为疏忽,导致了大量的陈茶积压。

对于陈茶的处理方式就是焚烧,光嘉靖十三年一年中焚烧的积茶“二千万二千余斤,以价记之,则不啻于万两。”

这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,在大量积茶的情况下,茶马司中的一部分官员依旧使用劣茶和粗茶去跟西番民族交换马匹,这引起了西番民族的不满,明朝官方售卖的茶叶因此在西番一带受到了很大的抵制。

3.茶马贸易中的高额利润

前面就有提到过,明朝为了削弱西番民族的实力,一直在使用“贱马贵茶”的政策,这个策略使茶马贸易中出现了高额的利润空缺。很多人都盯上了茶马交易的这块肥肉,谁都不愿意让这块肥肉飞出自己的嘴巴。

因此,在明朝政府的实力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,这些私人的民间商贩就开始活跃起来了。一开始敢进行茶马贸易的走私的私人商贩,大多是有权有势的人,他们手上握着一到两条茶叶的走私路线。

此外,当时明朝政府用劣茶和粗茶跟西番进行交易,引起了西番民族的极度不满,很多西番的商人都透露出愿意与私人商贩进行交易的愿望。

当需求和供应都满足的时候,这些小规模的私人茶马贸易就开始兴盛起来了,加上中后期,明朝的实力开始衰弱,政府对于边防的控制力越来越低,国家已经很难去维持茶马贸易了。这也就是民间贸易兴起的源头,尤其是在明朝政府发现自己根本管不住这群商人的时候。

4.“召商中茶”政策的出台,民间贸易开发

明朝初期,政府在四川建立茶仓,运输路线通过水陆两地。在当时,明朝还有协理去征集一定数量的军民去帮助政府完成茶叶的运输,可是到了明朝的中期,国力已经不允许政府进行大批量的征集了。

多次的运输停止和不断上报的请求信,让政府十分的头痛。到了最后,政府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茶叶运输问题,不得不将官路委派给民间的商人,变官运为商运。为了师出有名,就有了“召商中茶”政策的出台。

这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,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令官府十分头痛的运输问题,经过反复的实验和尝试,在正德六年,杨一清提出建议:“商人不愿意领价者,对分,官茶贮库,商茶令自卖,遂为令永焉。”

明政府允许民间交易是“茶马互市”政策下,还能兴起民间贸易的一大原因。因为有着政府的允许和默认,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更大的民间贸易热潮。

商人把茶运到茶马司后,跟茶马司官员对分,然后将所得的茶叶出售,由于茶马司所在地的人口数量较少,很大部分时间里,这些私人的商贩都会停留在当地,将茶叶储存在当地的居民家,或者雇佣居民深入西番腹地进行交易,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边陲经济。

因为能从商人处获得更多的利益,很大一部分的西番居民会在得到良马后,直接找留在当地进行茶马交易的商人进行交易。长久以往,就导致了西北河州、西宁一带的茶马司出现了大量的积茶,国营的茶马司处在不断亏空的状态。

5.结语

由上可得出,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,而看不见未来的利益。明朝统治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会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强大,殊不知自己的行为注定了自己的失败。

参考文献

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

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,顺便关注天天,关注天天不易走偏,人均寿百,年入千万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